法王教言
謙卑的胸懷,含攝一切功德
傲慢者自滿,難以累積功德
眾生無量,菩薩的學習也無邊
家鄉來的藏人,以真誠教育了我
為了利他,我願鍛鍊自己的心
以「吃虧」來削減「我執」
靜靜給你快樂,默默承擔痛苦
空正見:幫你回復本來狀態,重新開始
菩薩謙卑,才能利他
「修心」即是強力矯正和守護自心
別再「準備」了,現在就去修行!
知道因果還造惡,就是無福之人
「佛教徒」的真正障礙,不是違緣,而是「失去信念」
知足惜福,做世間的清風
以愛與慈悲,取代負面情緒
煩惱來去如雨雲,自性不動如虛空
想修解脫道,又放不下世間法?
沒有憶念死亡跟出離輪迴的人,才可憐!
只要穿上僧袍,就離輪迴窮盡之日不遠
一日行善到處吹噓,一生造惡不慚不愧?
在小愛與大愛間,學習圓融與平衡
負責及感恩,就是重視因果
從煩惱,生起清淨菩提心
勝道寶鬘集
八萬四千法門
暇滿人身,圓滿修持的起點
此十分難得的清淨人身,如果用它來造作罪業,實在可惜
此難得的暇滿清淨人身,不用它來學佛,而讓它平凡的死去,實在可惜
在這個惡濁時代,把自己短暫的人生浪費在無意義的事情上,實在可惜。
自心的法身離戲本體,讓它沈陷於迷幻的輪迴泥沼裡,實在可惜。
學佛要做好人,不是做怪人
人身難得,別做地球的垃圾
降伏自心,做個好人
必須具備智慧和信心,小心理解賢德上師的心意
慈悲,是瞋心自然的解藥
永遠記得自己發的願
行為要無貪無著,才不會被別人牽著鼻子走
必須發起慈心、悲心,而嚮往直接、間接的利眾事業
你的念頭,就是飄蕩輪迴之因
世間的痛苦,都來自於「想太多」或「看錯了」
理論是產生智慧的技巧,實際運用才重要
理論是產生智慧的技巧,實際運用才重要
觀自在菩薩
理論思想合一:以正確的見地,開展智慧
空正見,是智慧生起的基礎
以「無我」超越小我,開啟與萬物相互依存的「大我」
捨棄「一位」眾生,就等於捨棄「所有」眾生
一切輪迴苦,都來自「放不下此生」
「菩提心」本身就是善法,因此應心生歡喜
努力積聚福慧二資糧者,就是菩薩
四種黑法,是四種該捨棄的事情
取捨黑白法,生生世世守護菩提心
如是具慧者,受菩提心已, 應發廣大意,歡喜並雀躍, 讚揚其功德
世間正見,就是相信因果
不求罪惡者的長壽、不求無意義的長壽
「心」和「煩惱」如同「水」和「水中的雜質」
好不容易具備順緣、排除逆緣的此刻,就該好好去實修
臨終,是投生的最重要時刻
「人身寶」比鑽石還貴重
所謂實修,要身心因緣都具備,且具歡喜心
「引業」和「滿業」
透過如法懺悔,銷毀惡業的種子
定業與不定業
「詆毀」的邪見
學習因果,是為了「看到自己的過失,看到別人的功德」
不要將因果侷限於「與某人的關係」或「今生的關係」
三種慈心:緣眾生、緣法意、無所緣之慈心
僅修「慈」與「悲」,自有「喜」與「捨」
身為大乘人,剎那間也不應離開慈心與悲心
大乘最重要的是「為眾生的發心」
悲心與出離心,如同硬幣的兩面
佛法的精髓就是菩提心
真實的悲心需要智慧的觀察
大乘的悲心,是「我來幫助每一個人離開痛苦」的承擔
生起真實悲心時,片刻不會等待
「七支供養」
菩薩的無私精神,付出不必求回報
藏傳佛教壇城:八供
八吉祥的意涵
越瞭解佛法的殊勝,越會真正去實踐
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二戒律,如同國民應盡之義務
守護善心如敬法寶
能從內心深處深刻瞭解並害怕輪迴痛苦,才是小士夫皈依
皈依需具備二因「畏懼」與「信心」
「修法者」是「思維來世者」,思維今生者不能被稱為「修法者」
「噶瑪巴千諾」整句咒語的大意可為
佛曾預言噶瑪巴
密乘之皈依,緣起於對眾生受苦之大悲心
“噶瑪巴千諾”聖號之重要性和功德利益
「真實皈依」的前提,在於能慎思明察皈依對境
僅有信心不足夠,還要去實行、去達到相同果位
只要是發大菩提心的人,一心持念噶瑪巴千諾即可消除業障增長功德,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大寶法王黑寶冠帽
僅對三寶有信心,不能稱為真實佛教徒
十七世紀時,衛藏地區寺院多由尼師所守持
觀察上師的功德,而非缺失
以無常念努力尋找上師
攝取上師的功德,而非過失
「示現凡夫相」的上師對我們是好事
「弟子的明鏡就是上師」
阿底峽尊者以依止上師,成就至尊佛行事業
看他人功德,自己的因果因此漸趨圓滿
上師重要,弟子更重要
上師的需要,弟子盡力承辦,就是上等依止法
外在事物結合內心體會,才會事半功倍
善知識分為「內善知識」和「外善知識」兩種
所有修持中,「觀修無常」最為重要
自己不修持,佛怎麼轉法輪都沒有用
僅是「信『佛』不夠,還要堅信「自己能成佛」
為調伏三種不同眾生,而安立三寶為皈依對境
輪迴中,「佛、法、僧」如同我們的醫生、藥及醫護人員
善加明瞭何謂「因皈依」與「果皈依」
僅對佛有信心仍不夠,還要相信自己能成佛
要先能明瞭事理,才能求受到「皈依戒」
依殊勝發心,來受持大乘布薩律儀,就不用擔心退失皈依戒
對於「業」與「煩惱」之病,佛陀早已為我們配好良藥
外器世間無常;內情無常
分別你我、分別教派的心,就算是謗法
快樂很簡單,就是知足和隨喜
各教派間,不應存偏執自宗與詆毀他宗之心
「爭執」是釋迦牟尼佛教義毀滅之因,要謹慎面對
皈依僧後,不與惡友同行
「貪執自宗、詆毀其他教派者」,就是「惡友」
修行,是一種向內觀修
佛法不只是儀軌,也不只在佛堂裡
大乘行者,最重要的就是不捨眾生、不忘眾生
法王的特殊、不共修行方式
利他是改變的動機
心中放著眾生,才能看到、體會別人的苦樂
生活當中去實踐利他,就是佛法
對眾生的愛,如同珍寶一般
修持觀音菩薩──由生活中落實,慈心、悲心、空性
生活是不離佛法的
上師、善知識的重要
實相的老師──一切所見所聞、順逆無常,都是上師
「如何將修持融入到我們生活當中?」
如何做正行的禪修:座上修
將一天變成吉祥日的修行
工作中的修行
夫妻間的修行
照顧孩子的修行方式
讓心放鬆安住,至少十分鐘
禪修之前,先放鬆心情
不要作意就是專一
知足的人,容易放鬆
貪欲的生起是不自主、不理性的
貪愛執著的繫縳
喜歡與否,還是一念心
節制你的貪欲
理性的面對感情問題
慈悲與貪欲的不同
放下,就是不執著
夫妻感情,要成為快樂的因
智者重罪輕受 愚者輕罪重受
佛法無深淺,人心才有深淺
看見眾生苦,如見鍋中燒,剎那不能忍
將三戒融為一體去修持,是至關重要之事
三毒指的就是我們的貪心、嗔心還有愚痴
如何同時守護三戒,是最為關鍵之處
帶著三種發心所作的懺悔,懺悔的力量會更大
後悔之心,論中大概有提到三種,先講兩種。
談到四種力量的第二個:誓不再造罪的心。
昔所造罪如腹毒,以大慚畏悔懺罪
嚪婆羅尊者,懺悔除罪
觀察無有意義而生起追悔
觀察怖畏,也就是因為恐懼而生起後悔之心。
一切福德、一切善行,一切悅意的事,我們都要隨喜
懂得隨喜讚歎的人,他的心隨時都是愉悅的
我們不應該擅自批評或輕易詆毁。
顛倒的隨喜,是對隨喜的一種誤解。
雙手合十的意義與功德
積福除障,七支供養最殊勝
修行,是一種向內觀修
大乘行者,最重要的就是不捨眾生、不忘眾生
最好的憶念,是證得上師心意
放下分別心,本質相同才重要
教證並重,要學習、也要實修
「法」即是「善業」、「福德」
所謂「思維暇滿難得」
「出離心」:「暇滿難得、人生無常、因果不虛、輪迴過患」
業果不虛輪迴苦,思維能斷後世欲
「無常」才有「選擇的機會」
所謂「業之因果」不是單指一人的行為,而是與眾生息息相關
痛苦與痛苦之間就是暫時的變相痛苦
解決究竟的痛苦才有真快樂
出離若無菩提心 所持則亦不能成 無上菩提樂因故 智者應發菩提心
悲心從根生、輪迴如火坑
「無悲心」是苦難眾生的殺手
「見世出世一切法 從因生果皆不虛 所執之境本無者 彼入佛陀所喜道」
所謂「空性」,就如同科學家或科學家理論中的「零」
無欺業果輪迴苦,修此可斷後世執。
思維業果
思維輪迴過患
認出快樂,感覺一口呼吸的美好
帶著知足的心去感受就容易活得幸福
認出快樂,感覺一口呼吸的美好
隨何木等雕佛像,諸有智者咸供養, 縱使我詩非巧妙,依正法說勿當輕。
具德我演如如教,為生福愛而興述, 真善宜應可審聽,此頌名為聖祇底。
王雖先解如如教,更聞佛語增勝解 ,猶如粉壁月光輝, 豈不鮮明益姝妙
無有清淨出離心,求有海樂無法息, 貪執世間束縛眾,故當首先尋出離。
心能自主,才有真正的自由
想做佛教徒,要先做個善良的好人
觀死無常,當下就修行
貪執此生,任何善業都是輪迴法
沒有出離心,修什麼大法都不解脫
修行不是趕流行,別當上師的「粉絲」
空正見,是智慧生起的基礎
https://zoom.us/j/9923519368?pwd=ah0nd9QUFGp1ENFN%2FqnpEQ%3D%3D
以「無我」超越小我,開啟與萬物相互依存的「大我」
對自己也生起同等信心時,就能與上師心意無別
依止上師時,不要讓自己變成「粉絲」
負責及感恩,就是重視因果
能改變自心,才是偉大的法
信心的門一開,諸佛菩薩就會衝進來
生起菩提心,才算進入資糧道
無學道佛果,為何稱正等正覺?
修道菩薩,應該修什麼?
小乘論師為何認為「大乘非佛說」?
觀自在菩薩,是我們很熟悉的名稱
用心聽心經:原來佛這樣說法!
爾時世尊等入甚深明了三摩地法之異們
菩薩摩訶薩
法之異門
大乘經典,確實是佛說
承佛威力-佛陀身口意三門之中「意」的威力
《心經》經文正說
《心經》經名講解
《心經》版本介紹
薄伽梵:大師圓滿
鷲峰山:處所圓滿
不一定有明天,別等老了再修!
法王噶瑪巴 | 新年的意義
五圓滿和合,正法才現前
「在這個禪修墊上,我就要成佛!」
到彼岸:分「能到」和「已到」兩種
佛經,不一定要佛親口說
用心聽心經:原來佛這樣說法!
世尊等入甚深明了三摩地法之異門
理論思想合一:以正確的見地,開展智慧
修,就是精進、如理的去做
他人出於嫉妒心,非理辱罵謗我等, 粗惡穢言我取受,願將勝利奉獻他。
秉性邪惡眾有情,恆為猛烈罪苦迫, 見時如遇大寶藏,願恆惜此難得寶
一舉一動觀自心,正當煩惱初萌生, 即將惱害自他時,願疾呵斥令消除。
隨處與誰為伴時,視己較諸眾人卑, 從心深處思利他,恆常尊他為最上。
我於一切有情眾,視之尤勝如意寶, 依彼能成究竟利,願常心懷珍愛情。
吾昔饒益助某人,且曾深心寄厚望, 彼雖非理妄加害,願視彼為善知識。
無論直接與間接,願獻利樂於慈母, 如母有情諸苦患,我願暗中自取受。
願此一切我所行,不為八法念垢染, 以知諸法如幻智,無執離縛而解脫。
學習不動佛精神,調伏煩惱情緒
觀察煩惱,要重質量的盯著看
效法不動佛大願:不對眾生起嗔心
保持覺知,放鬆對治煩惱
煩惱來去如雨雲,自性不動如虛空
讓「正念」的自動播放機,提醒自己不生氣的承諾
覺知自己的情緒,呼口氣、放下它!
以愛與慈悲,取代負面情緒
好好運用切身經驗,別浪費修行機會
修行,就是要改個性!
別自欺欺人,做個真正的佛弟子吧
天人交戰時,下定決心做好人
好好運用切身經驗,別浪費修行機會
世間強者,常和證悟背道而馳
下定決心求解脫,才是好行者
噶當派口訣,針對修心「對症下藥」
好上師,要幫學生找出病根下對藥
改變頑強心續,才是清淨聞思修
沒有真實四無量心,想成佛是自欺欺人
無處不在的「我」
佛法中的每一個字,都是修行口訣
先管好自己,別忙著自讚毀他
少找藉口,誰說有存款才能修行?
最重要的是你明白多少道理,克服多少煩惱,清凈多少心靈。
煩惱消融於空性?少空口說白話!
心向於法,就是有福氣的人
紙上談兵,不如現在直接上路
你修的是人間福報,或出世間解脫道?
裝模作樣,逃不過閻羅王的照妖鏡
光說不練,嘴上的佛法澆不熄五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