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居士如何學佛
走過許多道場,參加多場法會,聽過不少開示,你是否會有種感覺:這樣的行程要走到什麼時候?曾經聽過道友問:超渡法會要參加到什麼時候?這樣的疑問普遍存在佛友之間,事實上還有另外的疑問,也同樣普遍存在佛子們之間,到底要參加法會到什麼時候?經要讀多少才算圓滿?當然,佛教院校提供了完整的經教教育,可是,居士要學些什麼?首先,我們先了解:佛法的特質在離苦得樂,自然不能讓佛法成為學習者的負擔。
在家人,依照對佛教觀感,大約可分成五種類型: 一是不信佛的;二是想要入佛門卻又找不到門道;三是入了佛門,需要佛門的知識;四是已經入了佛門,受了在家戒(五戒、菩薩戒)的在家行者教育;五是出家前的預備教育。
從不信佛到接受佛法,是一段不可忽視的教育階段。這一階段往往就決定了外人對佛教的觀感,與學習者自身的正見是否建立的部分。
對於不信佛的人來說,他們最想知道的應該是佛法的輪廓,以及佛法的探索主題,與文化的相關知識,要言之,其實不信佛的人是懷著一顆好奇的心來看佛教。那麼佛教可否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呢?大家如果聽過開示,或是常走佛門道場,大概都會聽到一句耳熟能詳的話:「你一定前世有佛緣,有善根,才會到佛門來。」其實,眾生都有佛性,哪裡需要一定前世有佛緣,才會到佛門來呢?不過我們真該想想,這句話其實也拒絕了一些「沒有佛緣」的人來信佛。何必說佛緣?佛本來與所有的眾生都有緣的!心、佛、眾生,無二無別!
沒有信佛的人,適合從佛教文化開始認識起,有點佛法的小百科性質的概念,知道什麼是佛陀,什麼是菩薩,佛教的分佈地區,佛門的生活,佛門的觀念諸如此類等等。等到真的對佛法有興趣,再來教授佛法的概論,與相關初機經典。若真的興趣不減,就教授修行法門,勸請參加法會,體驗佛法的滋味。如此一步一步,再勸導受持五戒,皈依三寶。
一般佛教界的在家居士教育,大多對象是以第三者開始。不過教學內容大部分都融成一味,沒有分別。因為在家人程度不一致,聽法吸收的重點不同,假如弘法者不加以區分,內容上,在家人則容易混淆。有些連佛法都不知道,有些人根本就沒有佛法基礎觀念,一下子就要聽高深的經典,這樣子,很容易造成大眾一個心理:佛法好深!好複雜!然後僧眾都強調要在家人常參加法會,在家人就想:到底我要參加多少法會? 而國內佛教界,佛弟子們一定都耳熟能詳,剛入佛門用功的時候,一定會遇到種種不如意,不順心的感受,遇到這樣的問題,就被安上一個名稱,叫做「業障」。這種「業障」是幾乎每個學佛人都會遇到的,問題是:「業障」是必然出現的嗎?生活出現的不順暢現象,果真是「業障」?也許大家會有疑問,到底什麼才叫做「業障」?如果出家僧,或弘法者對於在家信眾的「業障」問題,沒有給予妥當輔導,那麼在家人退道心,生邪見也在此時。
【解脫功德之本具】
上師: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
日期:2001/04/12
地點:印度 上密院
佛法之殊勝處不在於向外馳求,而是要能於內心中淨除過患。然而淨除內心的過患垢染不是只抱持著希望與希求就能達到的,而是要透過內在堅定心力的生起,加上修行各種對治的法門。
煩惱的對治法,是一切眾生都本具的,並不是新造出來的,但是這種俱生的對治法,對目前的我們來說,是無法產生利益,所以需要外在的對治力,依止外緣來去除內心過患。佛說,法的功德即是涅槃寂靜,但是少有人能安住於涅槃寂靜,因此必須要依靠各種因緣幫助我們能住於涅槃寂靜。修學佛法,要知道煩惱的對治法,若是不知道煩惱的對治法,則很難見到佛法的殊勝。
在這世間,對於『解脫』有不同的理解,一般人認為,所謂的解脫,是有一個地方、去處、目的地可以前往,事實上解脫並非指於外境有他處可去,在佛法中所說的解脫,是於心中成就解脫。因此,解脫是存在於人們自心中的,但是因為各種過患、二障習氣的覆蓋,使得解脫無法現前,若將垢障都淨除了,自然就能生起解脫的功德而得自性解脫。因此我們也可以說,離垢的自性即是解脫。
這解脫的功德並非本來沒有,而後重新造就成立的,例如火和熱兩者本不可分,解脫的功德是我們本來具足的。但是為何我們不知道自身本具的解脫功德呢?因為客塵無明的覆障,所以雖然我們本來具有解脫功德,卻仍在三界輪迴中流轉。再做一個比喻,好像擁有珍寶的窮人一般,財富衣食都相當貧乏,之所以貧困是因為不知道自己擁有寶物在身,由於不知道運用自身的寶物,所以無法消除貧困得到財富。我們也一樣,因各種客塵煩惱的垢染障覆,以致於不知道自己本來就有解脫功德的財富,使得我們無法取用解脫之財。
解脫的功德是從無始以來就有的,不分男女、種族、善人惡人,遍於一切眾生,就算造作無間罪業的人,其自性中的解脫功德也不會減少或消失;佛法中所謂的解脫功德本然具足,不因任何他力而失去。然而,解脫的果卻需要我們自身於解脫道上精勤努力,才能得到。『解脫』是無法依靠他人或外力的安置而達到的,佛陀雖然開示解脫之道,也不能以神通使我們獲得解脫!欲獲解脫果仍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愈除自心之垢障,就愈能見到本具的解脫功德。所以佛陀說:『我示汝等解脫道,欲得解脫看各己』。
只是寄望於佛陀的慈悲眷顧讓我們達到解脫的想法,是愚癡的。除了自己以外,沒有任何人能令我們成就解脫。因此我們也要對自己恭敬尊重,要知道煩惱業力,只會傷害自己,因此我們千萬不能不珍重愛惜自己,因為自心能解脫,所以於佛道上精進的同時,除了要恭敬上師之外,對自己身心也要如對上師般的珍重恭敬。再者,業與煩惱是迷惑的根本,透過於佛道上的精進,方能去除迷惑、脫離痛苦。解脫的獲得是重要的,也是必須的!因此,我們要對指示解脫之道的上師尊重恭敬。但是話說回來,解脫是要自己得到的,若不重視尊重自己,卻造作許多傷害自己的行為,這也是顛倒的妄念行為。
在佛教中,我們都對獲得解脫的功德懷抱希望並立為目標,至於是不是於外境中有個解脫之境,這是未知的,但至少我們可以確定,解脫功德是每個人都本自具足的,非時有時無的,因此大家應該奮起精進,並且要相信,我們每個人只要努力,都能夠見到本自具足的解脫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