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慧語

佛心慧語
請選擇單元

僅是「信『佛』不夠,還要堅信「自己能成佛」

昨天談到的主題為「皈依」,今天希望再在此主題上多所著墨:談到皈依對境有三種:佛、法、僧三「寶」,此處提到的「寶」,藏文稱為「仁波切」,意即「稀世之寶」。

「仁波切」一詞是由西藏的譯師直接意譯,描述為「珍貴稀有之最上珍寶一般」,若直接以印度音譯,則如同形容鑽石等一般世間寶石,無法顯示出三寶之超覺殊勝、尊貴、稀有之處,因此西藏譯師採用意譯方式。
為何取名為三寶?因佛、法、僧三寶具足六種義理,如同珍貴如意寶一般,故稱為「三寶」。
因此,三寶具足如意寶相同之六因,眾所周知的《寶性論》,在梵文、中文等各有不同名稱,本書藏文直譯為《大乘無上續論》,其中就講到三寶具足的六種殊勝之因。

此「六因」即是「稀有」、「無垢」、「威力」、「莊嚴」、「最勝」、「無變」,為何稱為稀世三寶?因為三寶住世的機會,是極為稀有珍貴的,如同如意寶一般曠世難遇;第二是「無垢」:如同鑽石一般,具備無瑕疵的自性,三寶也毫無瑕疵,具足「遠離一切虛無垢染」之功德。其下不一一做解釋,總之三寶如同如意寶般具足六因,因此稱為三寶。

三寶為何是三個呢?僅是皈依一寶不可嗎?談到藏文「昆秋」、直譯為「稀有最勝」,將我們要皈依的「三寶」稱為稀有最勝的珍寶,而在其他宗教中,也會對造物主神會稱為寶等,或很多宗教僅有一個皈依處,有的有許多皈依主等,而佛教對皈依之安立不多不少,恰恰三個。

《寶性論》云:
由說佛法僧功德,依照三乘三供養,不同信解六種人,是故安立三皈依。
即依三功德、三乘、三供養、三信解而安立。